近年来,关于中国电缆产品质量不高的说法一直都得到热烈的呼应,也有人对此表示反对,认为不应该总说本土电磁线缆产品质量低,这是一种唱空本土电缆行业的说法。对于此,笔者表示赞同但不能完全赞同。原因在于,如果对于电磁线缆产品质量低下的现状我们视而不见或者是留着面子不去说它,就不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的重视,便更加纵容低质产品在市场上流通,而对于正规的电缆生产企业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如果长期以往下去,中国电缆行业又如何能够由大变强?
目前中国电缆行业的“大”已经得到全球的承认,中国电缆生产企业七千多家,并且在总产值方面早在2011年便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足以证明中国电缆行业之“大”,但是如何由大变强则是一个难题。由大变强虽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比如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性能等,但最为首当其冲的是提高电缆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不合格,是阻碍中国电缆行业由大变强的主要障碍!
首先,不规范的招标为劣质产品提供参与竞争的机会,在电缆招标中,由于竞标很不规范,恶性竞争和不公平竞标的情况比较严重,很多不具备资质的企业依靠关系参与竞标。不规范的招投标行为也隐藏着腐败因素,一些招标企业靠收取竞标费来谋取利益,对参加招标的企业不加限制,也不进行实地考察,一味追求低价的做法导致了劣质产品排挤正规产品的情况。
其次,准入门槛低下,让很多不具备生产资质的电缆生产企业混迹其间,也是产品质量底下的根源,更是假冒伪劣的根源!众所周知,中国的电缆行业准入门槛很低,于是出现了许多生产小作坊,一家通常仅有一两台设备,生产一两个规格的产品,而这些小企业在某个地方往往是星罗棋布,抱团取暖,生产品种互为补充。他们没有健全的管理团队、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体系,甚至没有检测设备,然而他们却有品牌、有生产许可证、有各种认证证书和获奖证书,而且注册资本还挺高。他们通常是十几个兄弟厂家一起去投标,这些企业极易串标围标,一张订单拿回来就合伙分着做,进行利益共享。
最后是监管部门没能下狠手,动真格。目前监管部门发现假冒伪劣产品通常采取以罚代管的方式进行治理,以罚代管没能彻底地消除假冒伪劣现象,甚至一定层面上放任了假冒伪劣产品。比如我作为专门从事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我很清楚监管部门一旦查到我的产品不合格是怎么处罚的,无非就是罚钱最多也就是关闭。那么我的对策是什么?我的对策就是变本加厉地假冒伪劣,牟取更多的利润,以备当被查到的时候交罚款。另外即便我被强制关闭了,由于电缆行业门槛低,我很快便能够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由此可见,以罚代管并不能实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总而言之,中国电缆行业的产品质量不高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电缆产品是经济建设的重要配套产业,即使是从国家的发展和工程的安全性方面,我们也不能容忍低质产品的泛滥。何况从本土电缆行业本身出发,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电缆产品质量低下的问题,何谈做大做强?
|